影響球磨機磨礦過程中的因素介紹
在磨礦機構造上,因為對于選廠生產現場來講,設備基本都是固定的,因此可視為不變因素,對磨礦影響不大。實際上對磨礦作業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有決定性影響的是礦石性質和操作條件。為保證磨礦質量,操作工人必須根據礦石性質(粒度、硬度等)的變化,隨時調整給礦量,同時使各種變動的操作條件穩定在較適宜的水平上。
礦石性質對磨礦的影響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入磨給礦粒度對磨礦機的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有影響。當我們要求磨礦產品細度相同的情況下,給礦粒度大者,磨礦機生產能力低,給礦粒度小者,生產能力高。主要原因是給礦粒度小,礦石在磨機內停留的時間短,速度較快。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當磨礦產品較粗時,磨機生產率隨給礦粒度變化的幅度較明顯,而當要求磨礦產品較細時,磨機生產率隨給礦粒度變化并不太突出。
當給礦粒度較小時,磨礦細度比較容易達到,但是細度與生產率相矛盾,當磨礦產物要求的越細時,磨礦機的生產能力就越下降。因此,在選廠的實際生產中,應找出較合適的磨機給礦粒度。
礦石性質另一方面的影響體現在礦石硬度上。當處理的礦石結構密致、晶體微小、硬度大時,磨碎困難,需要磨礦的時間較長,因此就會影響到磨機的處理能力;相反的,當處理硬度小的礦石時,磨礦機的處理能力就會提高。
解決礦石硬度的問題,只能通過試驗找出較適宜的排礦濃度、返砂量等操作條件;破碎系統盡量提供較小的礦石粒度,在粒度穩定的情況下,找出較好的鋼球配比。
操作條件主要體現在工人對磨礦礦漿濃度的掌握上。
磨礦濃度直接影響筒體內礦漿的流動性和輸送礦粒的能力,同時還影響磨礦介質發揮作用。因此,對于一個磨礦操作工來說,要善于掌握磨礦濃度。有大量的生產實踐證明:較適宜的磨礦濃度在60-83%之間。粗磨時,磨礦濃度稍大些,一般在75-83%之間;細磨時,磨礦濃度可以低些,在65-75%之間。
具體礦漿濃度的控制視礦石的比重而定。比重大的礦石,磨礦濃度可控制高些,比重小的礦石,磨礦濃度應小些。
以上不論是礦石性質還是操作條件均只是理論情況,具體還需要磨礦操作工人勤操作多動腦,掌握好礦石性質的變化和礦漿濃度,才能盡可能保證磨礦過程的達標達產。